欢迎访问开封市武术协会官方网站
  • 河南梅花拳:曾经的惊艳可否抚平人世的辛酸?

    时间:2019/7/26 11:17:02 来源:本站 点击:2008 分享到:

    河南梅花拳:曾经的惊艳可否抚平人世的辛酸?

                                     郭旭锋

    1936年8月,在德国柏林奥运会的表演场上,一个高大魁伟的中年人被外国人围得水泄不通:只见他轻轻提起64公斤的大刀,双手交替着舞起刀花来,单花、双花、胸背花、头顶花、背脊花……笨重的大刀在他手里轻若无物一样不停地飞舞,观众不停地鼓掌叫好……场面异常火爆!一口气舞了几十个刀花之后,他才雄赳赳地扛刀下台。这个人叫寇运兴,时年38岁,河南许昌将官池人,他练的是梅花拳。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5名男队员及翟连元、傅淑云、刘玉华3名女队员,这是中国国(武)术首次在奥运会赛场上亮相。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合影,左三寇运兴

                      花是花  拳是拳  梅花和拳有渊源 

    2000年我在平顶山读书,因为拥有每个人心中曾经都有的武侠梦,特别喜欢武术,好奇绝世神功,世外高人。常去河滨公园寻访大家私下里议论的神奇的太极拳高手,周末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带一群孩子在公园西门的小树林里舞枪弄剑。老太太着一身白绸练功夫,走起拳架来眼随手走,身随步换,舞剑似飞凤,扎枪如游龙,精气神十足!好奇的我也总凑到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中看热闹,有人说,这个老太太姓寇,练的是家传梅花拳。我当时就懵了,武术不就是太极拳和少林拳么,梅花不是花么,咋会是拳呢?心里思忖着:肯定是花拳绣腿,没几个人练的江湖杂耍,哗众取宠而已。于是,我这个孤陋浅知不知天高地厚的青春少年,带着不屑的目光多次从寇老太太的拳场绕身而过。

        自古无师不通圣,从来读书才成才。2008年我考入上海体育学院师从朱东教授攻读武术方向的研究生,读书之余,才发现平顶山河滨公园的寇老太太来历不简单。她叫寇凤仙,1984年和1991年,两次代表河南武术界参加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凭借梅花拳和梅花枪表演夺得老年组第一名,她的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寇运兴。她练的拳叫武子梅花拳,传说春秋末期由著名军事学家孙武子创编。梅花拳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场景:相传有一天,孙武子伏案著兵书,久而神思困倦,故而推门出户,绕屋徘徊。时值寒冬,房前屋后梅花盛开,枝干刚劲如虬龙;繁花朵朵,婀娜多姿,香气盈鼻,孙武子心甚乐之,良久不去。忽而风过,枝干摇曳,如蛟龙飞舞;继之落英缤纷,令人视之迷离。因有所悟,遂模拟梅枝、梅花,创编了梅花拳。


    梅花不惧雪霜,梅拳铁骨铮铮

                         有辉煌  有沧桑  世事沉浮梦一场 

    清顺治年间,安阳内黄县的杨炳(1673-1747)先后拜梅花拳四代传人邹志刚、蔡光瑞为师,学习梅花拳。杨炳得梅花拳真传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身好武艺。《彰德府志》称杨炳“虎项猿臂,技勇绝伦,作文雄壮,下笔立就”。康熙五十一年冬,杨炳在壬辰科武殿试中被康熙点为武探花。杨炳中探花进京后,将内黄梅花拳传授至京,至今北京梅花拳习练者还称其练的是“老杨拳”。

        由于梅花拳弟子从政者极少,文字记载也很少。只有杨炳一人因中武探花而留名,加之其著《习武序》流传很广,因此,杨炳是梅花拳史上具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代宗师。


     河南大学历史学泰斗朱绍侯教授和学生到杨炳墓地拜谒

         1897年3月,河北冠县梨园屯外国教会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强拆“玉皇庙”改建教堂。受杨炳及其《习武序》主旨思想的影响,梅花拳弟子赵三多率徒弟至梨园屯比武“亮拳”三天,借此向教会势力和官府示威。周围拳众闻讯前来声援,人数达三千余人之多,迫使清军放弃拆庙另建教堂。赵三多亦率众撤离梨园屯。后来,根据运动需要,同时为了避免连累师门,遂将梅花拳改称“义和拳”(后称 “义和团”) ,这就是义和团运动的前身。最终,这场运动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1902年赵三多在南宫县狱中绝食而死,大量梅花拳弟子被肃清屠杀。关于这场运动目前还有很多争议,周恩来指出:“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台湾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肯定前期义和团运动“直觉的对抗外国人和做外国人奴才的中国人”,但对后期义和团运动进行抨击,认为其“变质”。 


    1955年东德将缴获的义和团旗归还周恩来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时局变幻,经济萧条,镖局生意没落,被武林誉为清末 “十八侠”之一的“梅花曹”曹振谱收了他在北京的万顺镖局,来到河南省许昌鄢陵县,在柴德贵家担任护院教头。柴德贵去世后,曹振谱于1921年流落至开封,隐名在开封铁塔南边,自食其力,以卖煤土为生,并在明伦街三官庙内的大院里教授武子梅花拳。1925年,曹振谱被许昌武术爱好者从开封请到许昌设场授艺,27岁的寇运兴慕名投拜,被收为门徒。

    开封铁塔,曹振谱曾在这里教授梅花拳

    1936年寇运兴等九名运动员代表中华民国国术队参加德国柏林奥运会表演,就有了本文开始时精彩的一幕。奥运会上,芬兰的一个拳击手给中国国术队下战书,提出:如果寇运兴不敢与他交手,中国国术队就得贴出海报,公开表示认输。寇运兴欣然接受了挑战,比赛一开始,寇运兴运足内力,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对手击倒在地。这次奥运会,中国国术队赚足了风头,在整个柏林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德国人都以能目睹中国国术队的表演为幸事。

    1950年,门徒数千人,一生清贫的曹振谱,在许昌城内东大街病故,享年七十一岁。临终时,瞿朗轩、王邦宪亲视入殓,由弟子们扶柩葬于许昌东关外河北省同乡会义地。

    解放后,和寇运兴一起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张文广先生创建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成了武林泰斗、武术教育家。温敬铭先生和刘玉华先生结为伉俪,立足华中地区,创立了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专业,两位后来都成了为数不多的“武术教授”。郑怀贤先生在成都体育学院开创的中医骨伤科也早已享誉海内外,成了成都体育学院的一块金字招牌,他本人被后人尊称为“武医宗师”。傅淑云去了台湾……而,寇运兴后来移居到汉口,开设诊所,银针济世,以针灸师的身份于1982年12月3日悄然离世,一生很少被武术界提起,甚至被遗忘。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中华民国国术队合影

    寇运兴的弟子郭增莲,女,1915年生,许昌椹涧人,出身书香门第,毕业于省立开封女子师范学校。1931年参加河南省国术考,获第一名。1933年,被选为河南省国术队队员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国术国考,术科、学科考试均为第一名,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民国武术“女状元”。多年后,南京国术比赛时长兵项目曾败于她手下的开封“双刀刘玉华”前辈,已贵为武汉体育学院教授,位尊中国武术最高段位九段。而郭增莲嫁了国名党军官,随夫到了成都,后来丈夫背叛重婚,自己带着一个小男孩在四川流落漂泊,艰难生存。1950年,十岁的幼子突患急症,不幸夭折。解放后,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和曾嫁国民党军官的经历,1958年秋遭冤案,下放农村劳动三年,1961年冬强迫退职,失去工作,没了固定生活来源。文革期间被打成“黑帮、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等等,担水扫地,挖防空洞,受尽迫害,几乎丧命。回到郑州市街道后, 每天饿得头昏眼花,为了生活天天求人找活干,办事处赐她一个没人愿干的装卸工的差事,为水果公司地下仓库装卸货物,天天扛着只有男人才能扛得动的包裹劳动……后来,为了生活少受干扰,被迫改名郭力。她曾在中原大学学习,毕业后分到省立开封师范任女生辅导员,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会员。1992年摔断腿后,结合自己的人生际遇带伤创作有长篇小说《风雨芙蓉》、《三代拳师》及《风雨诗草》(因经济困难,均正式出版)。2015年之前,我还在微博中看到有人撰文记述郭增莲先生的沧桑故事。多年过去了,这个文通武达一生遭遇无数磨难却似梅花般坚忍不拔峥嵘芬芳历尽寒霜傲骨迎春的老前辈已好久没了音讯……

    梅花拳曾经的人和事,犹如一个时代,也如一个人生,有辉煌,也有沧桑。有光彩夺目,也有暗淡无光,有青春年少的阳光灿烂,也有晚年暮景的风雨凄凉。人生际遇,世事沉浮,如烟云过眼,大梦一场。

                         有文场  有武场  文武相济字辈详

     2013年我在商丘师院工作,机缘巧合认识了梅花拳传人韩师傅。他说商丘的梅花拳是从濮阳传来的,他师爷王培增刚来商丘传拳时,当地的洪查拳师傅怕王师爷抢了他们的饭碗,砸了他们场子。于是就约王师爷在归德府(商丘旧称)比武。比武那天,洪查拳的前辈先下场扎了一趟查拳门经典的锁喉枪,只见洪查拳师傅腰马合一,一抖枪杆子,红色的枪缨炸开了花儿,步走枪游,枪随身换,枪头带着寒光“嗖嗖嗖……”满场子乱飞,似很多箭头射向围观的每一个人,看的大家心里毛毛的,脊背发凉。洪查拳师傅扎完大枪,向大家鞠躬行完礼,把枪交给了韩师傅的师爷。师爷把枪轻轻放到地上,用脚一蹉,本以为他要用脚挑起枪杆子,谁知他却暗用脚力,“咔嚓”一声,小臂粗的大枪杆子一折两节,断在了地上。两位前辈一看,彼此都不是瓤茬儿!哈哈一笑,一起进屋商量事去了。后来商定,洪查拳在归德府城内传授,梅花拳在归德府城外传授,从此两个拳种和谐相处直到现在。

    归德府城门,洪查拳师傅和梅花拳师傅曾在城内比武

     韩师傅说:“梅花拳和孔姓家族一样,都有详细清晰的字辈。几百年来,全国各地的梅花拳弟子从不乱辈。他是第十六辈传人,是师父的关门弟子。商丘梅花拳分文场和武场,文场可以不练、也不会梅花拳功夫,但“以文治武”领导管理武场,是梅花拳的核心机构,文场修炼通常 “秘不示人”。天下梅拳是一家,梅花拳弟子无论走到哪里,有梅花拳的地方就有家,就有人接待,管吃、管住、临行还送盘缠。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腊月初八梅花拳弟子都要备办供品、聚会、请驾、上香、祈求平安并表演。

    梅花拳“亮拳” 

    当年的九月九,好奇的我跟随韩师傅参加了商丘梅花拳的“文场”聚会,我们坐一辆商务七座车,一路上,我问还有别的人么,韩师傅淡淡地说:“没有了......”到了负责文场的同门家里,供品早早已经摆上了。因为我不是梅花拳门人,所以没有参加文场仪式。大家匆匆地去,匆匆地回,没很多话,气氛稍感压抑。

    回来后,韩师傅告诉我,过去,商丘乡下有两、三个文场,到聚会的时候,每个场子都有几百人,熙熙攘攘,非常热闹。现在学的人很少了。梅花拳是父子拳,梅花拳师徒之间可以互称“父子爷们”,他是师父的关门弟子,师父去世时,给他说想吃西瓜,因那时时令不到,没及时让师父吃到西瓜,老人家就去了。每每说到此时,韩师傅一个堂堂七尺的习武爷们,常常泪流满面,不能自抑。作为外人,我真的不十分理解梅花拳师徒的这种感情,但我却深深的被震撼和感染!

                       有现实  有梦想  当下未来共寄望

    前一篇拙作《世界最凶狠最养生的拳,根在河南》有网友直接硬怼:“别说中国武术有多厉害,找徐晓东试试再说”。看了这话,我一时竟不知怎么回答。说实话,我承认封闭保守的中国传统武术如果再不去芜存菁,改良进步,实战水平肯定会和科学化训练、快速发展的现代搏击差距越来越大。我也承认很多所谓的大师有故弄玄虚拉帮结派骗人钱财的丑恶行径。我非常支持徐晓东打假,也欣赏他的勇气,希望他能给武术圈以净化,让普通大众能清醒的看到武术的现状和本来面目。但是,本身就浸染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中国武术,用一拳一脚的胜负成败去厘定他的真假,臧否他的有用没用,是不是简单粗暴了点?我们总不能因为某一个体育项目拿不了冠军,就说这个项目没用,是假的吧?如果是这样,我们岂不是也成了不明真相不求甚解只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和网络暴民?假丑恶需要打,真美善也需要宣扬。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但不是武术的全部,武术蕴含的爱国精神、英雄情怀、顽强与坚韧的品格,不论对一个民族,还是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武术承载的传统文化,武术的健身娱乐价值等等更是为大家所熟知。希望这篇关于梅花拳历史和故事的文章,能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武术的曾经,品读他的文化,看清他的真实,思索他的未来,一起寄托希望!毕竟,武术还是我们自己的。

    寇运兴后人在许昌重开万顺镖局

    网络和报纸上很久没看到郭增莲、寇凤仙这对梅花拳师姐师妹的消息了,历经沧桑,回首凝望,不知她们最后的岁月是否静好安详,有没有遗憾和心伤……

    许昌寇运兴的后人在曹魏古城南大街把曹振谱的万顺镖局重新开了起来,但愿梅花能再度绽放,拳脚依然我武惟扬。

    商丘的韩师傅,给师父和师爷立了石碑,把梅花拳的故事刻成万年长存的文字,永远在归德府讲述下去……

    我,谨以此文祈愿我们的传统技艺香火永续,文化繁荣兴旺!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郭旭锋,80后,喜文好武,郏县人,现在信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