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封市武术协会官方网站
  • 耍石担:重绽光彩的回族武术功法

    时间:2017/6/10 10:31:58 来源:本站 点击:1926 分享到:

    (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耍石担运动最早始于何时,目前无从考究,但自元、明、清以来,这个运动项目就为开封的穆斯林群众所喜爱,延续发展至今。

    开封的穆斯林群众具有尚武健身的优良传统,其先民主体形成于元代。元朝时,开封是南京,集中屯驻着大批的回族炮手,他们上马出征,下马屯田,长期保持着军士尚武的性格。明朝时期,开封回族进一步发展,清真寺内都设有武术馆。据考证,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以东大寺为中心的回族武术得到空前发展,群众基础深厚,为提高功夫,撂石锁、抛沙袋、耍石担等辅助项目也得到很好的继承发展。它们在民间流传,为当今耍石担等项目的再度挖掘、发展提供了条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耍石担项目在开封仍有流行,在河南省举办的武术运动会的举重和石担比赛中,开封回族喜爱耍石担的武术人士发挥了作用,曾取得这些项目的金樽和银樽,被称为“大力士”。

    文革”之后,耍石担项目在开封已经很少有人习练。20世纪末以来,东大寺能习练耍石担的老者相继去世。为挖掘弘扬传统民族文化,2008年以来,在市伊斯兰教协会的领导下,开始对耍石担项目进行挖掘,向民间老人求教,逐步恢复了耍石担运动。从起初一招一式的挖掘探索,到练熟后将一招一式的动作编成协调顺达的套路,将其打造成可以登台演出的功夫项目,并从实践、理论、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抢救、挖掘和提高。

    2008年,时年52岁的李宝润在东大寺组织成立石担训练队,培养了郭宝光、马永春、李海波、张语超等耍石担爱好者,使得该项目得以恢复。2011年,经推荐、审核后,李宝润、郭宝光、马永春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挖掘该优秀项目,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但成立了石担队,举办培训班,培养新人,提高技术,还积极参加每年一届的回族传统体育表演大会,进行演练。此外,我市石担队还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相关活动。

    近年来,我市回族石担运动员还积极研究耍石担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动作花样、规律,推动耍石担运动的科学系统化发展,并录制耍石担训练光碟,编制训练教材,加强对外交流宣传,举办或者参加相关比赛活动,不断提高开封耍石担运动的知名度、影响力,使耍石担这一武术项目重新绽放光彩。

    2010年8月,耍石担项目被审定为开封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大提升了该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