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封市武术协会官方网站
  • 拳拳心 太极情 —记开封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李建设

    时间:2017/5/5 9:34:06 来源:本站 点击:2345 分享到:

          不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早晨,在古都开封东郊一隅,众多太极拳爱好者整齐列队,专心致志地练拳。他们稳健舒展的身姿、抖擞的精神为早晨注入勃勃生机,使周围充满一种沉静、充实和乐观向上的气氛。几十年来,太极拳已经深深扎根于他们心中,成为生活甚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必修之课。

          在队列前面,一位身材矫健的老师正带领大家练拳。只见他神情沉稳、举步轻灵,一招一式清晰干净,起承转换严密圆活,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柔如风摆杨柳,从容自如;刚如金刚发力,快似闪电,整套拳八八六十四式,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60多位学员跟随他连续练习数遍,个个精神焕发、全身舒畅。

          稍事休息后,由套路熟练的老学员带领大家再练几遍拳(包括式)和太极剑。这位老师则忙于辅导初学学员。他先放慢速度,边讲边示范,带领学员练习数次,再让学员单独练,指出其毛病,亲自一个个“捏架”,反复示范让大家改正。

          这位不辞辛劳、认真耐心教拳的老师就是开封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李建设,主练太极拳、剑、推手,在东郊辅导站义务教拳20多年。

          李建设是河南温县人,家离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不足10公里。他幼年随父亲来汴,跟随早年河南省擂台比武18场全胜、有“赛猿猴”之称的著名武术家李世英学习查拳,从而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后来受身为太极拳名师的父亲李树森影响,他1973年随陈氏太极拳名家陈克弟习练小架。1984年,他随陈氏太极拳小架领军人物陈伯祥习练至今。

          李建设在多位名家悉心教导下勤奋好学,40余年练拳不辍,坚持“做人低调,做学问精到”,其拳艺专而精,可融会贯通,在人品、武艺、教学各方面都称得上是一位实在人。他曾获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剑术第三名、拳术第四名,曾任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暨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副总裁判长等。

          谈起太极拳,李建设感受至深地说:“太极拳是世界上绝无仅有、具有中国传统武术独特风格的拳术,内涵丰厚、深不可测,奇妙处只可心领神会而不可言状,锻炼人体五脏六腑,调节改善生理、心理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即便终生习练,也难以穷尽其道理。”

          二

          据记载,太极拳为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于明末清初首创。陈王廷是武术世家子弟,家学渊源,在家传108式长拳的基础上创造陈氏太极拳。此后300多年间,太极拳历经陈氏子孙和弟子的不断丰富、发展,逐渐演变出“杨”、“武”、“吴”、“孙”、“和”等流派,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华传统武术体系。

          在陈氏太极拳史上有3个里程碑:一是九世陈王廷首创太极拳。二是十四世陈有本将原有五套拳、捶简略为一、二路,称为“略”。与陈有本同时代的杰出代表、十四世陈长兴行拳时架子宽博舒展,而陈有本架子精巧紧凑。于是,后人传承陈有本和陈长兴不同风格的拳架时,分别称其为“小圈”、“大圈”,也叫“小架”、“大架”。三是十六世陈鑫第一次对太极拳理论进行总结概括,历经12个春秋撰写成《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后订补为《陈氏太极拳图说》)等著作。这些著作倾注了陈鑫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举数百年来陈氏历代名哲苦心研究之结果,慨然笔之于书而无所隐”,从而使太极拳在家传口授的基础上有了一整套理论系列著作。陈鑫当为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理论家和太极拳大家。

          关于太极拳在实战中的运用,前辈名家早有高见,“太极拳者,立身中正,安舒松静,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之珠,无微不至;运劲似百炼之钢,无坚不摧。其蓄劲如张弓,发力似放箭。极柔软又极坚硬,能呼吸且能灵活。可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开合自如,含四两拨千斤之巧妙”。

          三

          说到前辈名家千锤百炼的真功夫,李建设满怀钦敬和感慨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比较幸运,能够亲身领略陈氏太极拳(小架)承古开今的名家陈克弟、陈伯先、陈伯祥等老师的精湛拳艺。看他们打拳,深感‘越是高手越规矩’。其举手抬足之间,恢弘大气而不失细节。整个套路自始至终从容自若,似大匠之挥钝铁,举重若轻;拳意圆活灵动,衔接严丝合缝,犹如车之两轮,蕴含一股永远向前的律动,如游丝延绵不断。由此印证陈伯先老师所言的‘何为太极?打开是一条直线,合起来是一个圆’。可谓言之凿凿,形象生动至极!”

          一次,年逾古稀的陈克弟老师给大家示范“踢一脚、蹬一跟”。只见他转身瞬间双手着地,右脚贴左腿蹬出一人多高,其迅疾有力令众人惊叹。

          曾经,一位外国跆拳道冠军慕名到陈家沟,找陈伯祥老师欲当面“领教”。正逢陈老师拉一车红薯路过。说时迟,那时快,来者上去一个猛劈腿,陈老师稳如泰山,借力将其弹出丈余并跌坐在地上。如此反复再三,来者佩服得五体投地地说:“太极功夫如剑无痕、力无形,打人不伤人,我应当从头学起!”

          除高超的拳艺外,更令人敬仰的是前辈太极拳名家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为人宽厚,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乐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终生学习和效仿。

         四

          针对当今社会上的浮躁之风、急功近利之心,李建设对学员尤其是青年学员,强调“学拳如做人,开头立规矩”,要求他们首先要做到“正”、“松”、“静”,从而培养其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忘我的专注意志。

          鉴于陈氏太极拳的原著均为文言文,言简而意丰,较难理解,李建设注意吸收前辈老师的口语,加上自己几十年实践中的领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拳理、拳法。

          初学太极拳者往往对“用手领起”体会不深。李建设将两手形象地比为树叶,风一刮,树叶先动,而树的主干、树根相当于人的腰、腿、脚,不能动,即“身不动,膀不摇”。他说,初学者应先用手领而带动腰裆,练到一定火候后再用腰裆带动四肢,这样方可整合全身,达到“劲整”的高层次。

          李建设启发广大学员平时养成“拳不离手”的习惯,把习练太极拳生活化:站立、走路要头正身直,塌腰、沉气;用勺子搅汤或用锅铲炒菜时,可以体会“缠丝劲儿”。这样处处留心皆学问,天长日久,自可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对学好太极拳大有裨益。

          在辅导站的学员中,既有年富力强的青壮年,也有离退休老人。其中有一位陈先生,年已古稀,因脑血栓后遗症而走不成路,嘴里不断流口水,呜呜啦啦说不成话。辅导站站长刘平均动员他学太极拳。一开始,陈先生举手抬脚都非常困难,刘站长就为他掰手扳脚,让他慢慢活动,每天坚持学一两个动作,做成啥样算啥样,顺其自然。这样坚持练了三四年,陈先生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之间恢复正常了,现在每天5点到辅导站帮助打扫场地,再跟着打几遍太极拳,然后绕场地走几圈,活动量与正常人不相上下。

          患高血压、高血糖的张警官因眼疾做了手术,自从学练太极拳以后,病症大为减轻,服药量逐步减少。年逾古稀的退休职工老王,多年来坚持每天骑车从西郊到辅导站练拳,腰板倍儿直,精气神很足。一位来自远方叫“林”的罗马尼亚女士兴致盎然地来学太极拳,还去陈家沟参加过表演呢!

          前不久,笔者在练拳队列里看到在央视讲《史记》的王立群教授,他神清气爽、动作规范。王立群说:“学了几个月太极拳,觉得受益匪浅!”

          事实证明,无论男女老幼,只要坚持练习太极拳,便会一日有一日之益、一年有一年之效,长此以往,受用不尽。

          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必然表现于外,使接触到的人感觉到一种气氛。李建设助人为乐的品德和精湛的拳艺影响并吸引着广大学员,传递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难怪许多学员深有感触地说:“在这儿跟李老师练三四遍太极拳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真是不可思议。”因此,大家不但平时坚持练拳,连大年初一也来锻炼。亲身体验使大家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康,人生才更有意义。

          五

          由于李建设教拳有方,学员常年练习不辍,辅导站近年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荣获开封市第八届运动会(成人组)武术太极拳集体一等奖,2014年开封市太极拳锦标赛(集体混合项目)一等奖;学员周占宇获市八运会传统武术比赛陈氏太极拳(小架)C组第一名,刘鲜芝、徐靖分别获市八运会传统武术比赛陈氏太极拳(小架)、42式太极拳第一名……

          李建设的学生虎鹏飞,自幼随他学习陈氏太极拳,曾荣获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第一名。学生朱琪随他学练太极拳多年,后考入武汉体院武术系深造,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一级武术裁判。学生时晓辉、祖瀚卿、李鹏飞均考入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系,多次在省、市武术比赛中获奖。

          面对诸多成绩,李建设想的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他发现,常年参加锻炼者多为中老年人,青年人忙工作、家务,有的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过分依赖药物,却无暇锻炼身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曾说:“中国GDP赶上美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包括国民身心素质的提高。”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摘金夺银,举国欢腾。有识之士指出:奥运金牌固然重要,但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才是根本。此论当为冷静反思后的至理之言。

          使李建设和热心群体运动的同仁受到鼓舞的是,国家体育总局已发出通知,要求传统武术做到“进学校、进部队、进农村、进工矿企业、进机关、进社区”。在开封市武术协会的领导下,李建设任教练的辅导站进入仪北社区已一年多,位于仪表厂生活区的场地绿树成荫、土地平整。该社区主任张雁热情支持并带头参加锻炼,还腾出房子让大家放器械、烧开水。于是,大家在这里练拳的劲头更足了。

          李建设充满信心地说:“太极拳为‘武中之高雅者’。当今世界学练太极拳者数以亿计,可谓‘阳春白雪,和者日众’。太极拳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服务于广大民众。作为一位武术工作者,教好一个学员可以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个辅导站可以幸福一方社会;普及和发扬光大传统武术,促进全民强身健体运动的开展,能够富强我们的国家!”

          一个人最大的成就不是自己拥有名利,而是自己的存在和努力能给别人、给社会带来希望与幸福。我们深信,李建设和广大学员们能够把继承发扬传统武术、深入开展太极拳运动这一造福当代、泽被子孙的民心事业做得更加精彩。